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百科、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或黄褐色。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不是一个概念,首先是年代不一样,其次是做工也不一样 青花是指图案以青花釉料即氧化钴料绘制。玲珑指胎体上有玲珑眼,即将胎体上镂空出如米粒形状的小眼,然后以透明釉料填满该眼,入窑烧制而成。
上等的玲珑胎薄透光,显得晶莹剔透。
故青花瓷就是一般瓷器上画青花;青花玲珑瓷就是玲珑瓷器上画青花。
不等于 青瓷不同于青花瓷 青瓷是****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
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
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花瓷与青瓷是二个不同的概念。青瓷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
据**考古发现,浙江德清在西周始至春秋战国时已能生产质量与现代瓷相拟的原始青瓷。
东汉至三国时期,浙江上虞、绍兴、萧山、余姚、慈溪等地的青瓷窑场已能生产出十分成熟的青瓷。浙江青瓷是**瓷器发源地。以“越窑系”为代表的浙江青瓷从西周的德清窑至东汉的上虞窑,从唐代的上林湖窑到南宋的临安官窑,**到明清时期尚继续生产的龙泉窑青瓷,相继沿续了近二千多年。它是**制瓷史上历史最悠久,地位**,对**陶瓷发展的作用和贡献**的一个重要瓷窑系。
从春秋战国始,唐中晚期、五代始至南宋及明代中期,浙江青瓷一直作为宫廷用瓷被**当局选用。其时代特有的地位和产品特殊的质量是一般窑系无法相提并论的。青瓷在工艺上是以瓷石为原料制胎,以釉土和草木灰(与石灰练烧)配制成釉,釉中以氧化铁为青釉的主要着色离子。
青瓷的风格是釉色青翠如玉,瓷质温润如冰,造型端庄大方。而青花瓷的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但真正成熟于元代,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期。美丽的青花瓷是一种白胎白釉,并以钴料作为青花颜料的主要发色剂,其中钴料有国产的和国外进口料之分。
以釉下青花绘画装饰为特征的青花瓷在元、明、清时期独领**,它是**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名窑名瓷。